建发兴办 国企品质

全国医保联网定点三级医院

媒体报道

遭遇“更年期” 放下焦虑,别硬忍

发布时间:2022-06-22;浏览次数:6198次

  本版图片/视觉中国提供

  美芬(化名)今年50岁出头,工作稳定、家庭美满,但最近情绪却总是没来由地剧烈起伏,要么十分烦躁,要么十分低落。来到厦门弘爱妇产医院妇科的陈达红主任面前时,她整个人已呈现明显的抑郁状态。经检查,美芬体内的雌激素明显降低,促性腺激素明显升高。没错,她患上了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又被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据统计,在占我国总人口约11%的40-59岁妇女中,5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绝经相关症状或疾病。本期,厦门弘爱妇产医院更年期综合门诊专家为大家解读女性更年期遭遇的种种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

  更年期就是脾气暴躁?

  陈达红主任介绍说,俗称的更年期在医学上又被称作“围绝经期”,是指女性月经开始紊乱到月经完全停止的整个阶段。这一时期的长短因人而异,不同女性可能会经历1年到10年不等的过程。尽管存在差异,但围绝经期对于每位女性而言都是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在这一时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症状或者体征被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更年期综合征。

  在固有的观念里,进入更年期后的女性就是容易脾气暴躁,且“易燃易爆、一点就着”。“其实这是一种长期的误解。”陈达红解读说,这一阶段的女性除了情绪上的变化外,身体还面临一系列涉及泌尿系统、生殖系统、骨骼乃至代谢方面的症状。这一时期女性随着体内雌激素的下降,泌尿生殖道会开始萎缩,患者可能感到阴道干涩、性生活困难,还有尿频、尿急、尿不尽的症状。此外,还有体内骨质的流失,进而引发骨质疏松。在代谢方面,则可能会引起糖代谢、脂代谢功能的下降,进而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栓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难受忍一忍就过去了?

  “这个过程对女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厦门弘爱妇产医院的吴雪芳主任表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物质生活的极度丰富,人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我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已突破80岁。然而,千百年来女性的绝经年龄几乎没有变化,我国女性平均绝经年龄49.5岁,这就导致女性超过三分之一的生命处于绝经期。更年期的潮热、多汗、睡眠障碍等症状忍一忍还可以过去,但因为长期缺乏雌激素而导致骨质疏松骨折时、发生心梗时、患上老年痴呆症时,光靠忍一忍是过不去的。所以,如何提高女性更年期及之后的身体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日渐重要的课题。

  陈达红接诊过女患者美芬。刚50岁出头的她,让旁人很羡慕——工作稳定、家庭美满。可前段时间,她的情绪总是没来由地剧烈起伏——有时觉得很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有时又突然很低落,干什么都没兴趣。她以为这些都是暂时的,忍一忍就过去了。然而,在长期的情绪反复中,她出现了明显的抑郁倾向,“不瞒您说,我觉得自己有问题,有时甚至想死了算了。”她的倾诉让陈达红颇为震动:“你应该早点来就医。”综合美芬的表现和检查结果,陈达红判断她并不是原发性的精神疾病或其他器官问题,而是因进入围绝经期而出现的症状。针对美芬长期缺乏雌激素的情况,陈达红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绝经激素治疗方案。三个月后,美芬的身心状态明显好转,整个人恢复了活力。

  使用激素治疗会发胖?

  “要用激素?会变胖吧?”坐在吴雪芳面前的这位女患者看起来十分焦虑。她今年46岁,除了一些明显的更年期症状外,还伴有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前壁脱垂等。因为月经紊乱,有的时候一来就是好几天,出血量大到让她出现贫血症状,来问诊时面色苍白、浮肿。即便如此,她还是对吴雪芳提出的诊疗方案十分抗拒。

  因为在她的固有看法中,“用激素会变胖,会导致血栓还有癌变危险”。针对她的疑虑,吴雪芳一一解答:“你说的应该是糖皮质激素,而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用的激素与糖皮质激素完全是两回事”,“临床上用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激素是天然或接近天然的雌孕激素,且是专业医生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给药”……在吴雪芳的诊疗方案干预下,该患者的各项情况稳步好转,情绪也不焦虑了,连家庭关系都变得和睦起来。现在,她仍坚持每月随诊。

  【提醒】

  科学应对

  健康生活

  两位专家均表示,进入更年期后的女性,身心都面临着重大挑战。此时,身边亲友们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陈达红表示,大家要从认知上有所调整,更多地关心关爱这一阶段的女性。吴雪芳建议,女性本身也要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的衰退是一个必经的、不可逆的生理过程,所以要正确面对,合理应对。

  对此,吴雪芳也给出了健康提醒:建议女性每年进行必要的健康体检;戒烟、控酒,保持有规律的运动和正常体重;搭配包括全谷纤维、足量蔬菜和水果,以及每周2次鱼类在内的合理饮食。此外,严格控糖,每天小于50克。少油,每天控制在25-30克左右。控盐,每天小于6克。保证足量饮水,适当补钙和维生素D等。

  本报记者 房 舒
  实习生 王伊朵
  通讯员 张敬敬

来源: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陈培章